在時代前沿雕刻人生
矗立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落成至今,已經歷了60年的歲月。《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每當人們瞻仰巍峨雄偉的英雄紀念碑時,總要在那象征中國人民革命斗爭歷程的浮雕前流連,而它們的誕生都與一個名字緊緊相連。
劉開渠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事業、中國現代雕塑事業、中國美術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人民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任職30年之久的中國美術館首任館長。近日,為紀念劉開渠對中國美術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劉開渠與中國美術館”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活動現場,劉開渠家屬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劉開渠的19件經典之作,這些作品將成為國家藝術寶庫的永久收藏。在此之前,劉開渠家屬曾于1999年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劉開渠雕塑、國畫、書法、素描、草圖、速寫作品共126件。
“劉開渠不但雕塑了自己的精彩人生,還讓中國雕塑事業與所處的時代相得益彰,相映生輝。”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此次展覽精選了劉開渠極具代表性的60余件雕塑原作和相關珍貴歷史文獻,系統地介紹了他與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的關系。
為人民英雄立碑
劉開渠的藝術活動之發端恰逢現代美術在中國的萌芽時期。他從學習繪畫專業到留學法國鉆研雕塑,都走在了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的前沿。于他而言,雕塑甚至美術學習都沒有任何家學淵源,在青春年華里走上雕塑藝術之路是天然興趣的必然和人生際遇的偶然兩種合力的結果。留法學習時的點滴積累讓劉開渠對雕塑從一無所知到熟練掌握并具備專業水平,與之相應,中國現代雕塑也逐漸打破了一片空白的局面。因為懷著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劉開渠應蔡元培、林風眠之邀,于1933年回到國立杭州藝專擔任雕塑系主任。
魯迅曾對學成歸來的劉開渠說:“過去的雕塑只做菩薩,現在該輪到做人了。”自此,劉開渠的一生便與塑造人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這一階段中,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創作了數件令其在中國美術史上真正嶄露頭角的英雄紀念碑。中國首座抗戰紀念碑《淞滬抗戰紀念碑》及《王銘章騎馬像》《李家鈺騎馬銅像》《川軍出征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等作品的問世,讓劉開渠的雕塑事業漸入佳境,他在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的地位已初步奠定。
立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淞滬抗戰紀念碑》氣勢雄偉,矗立碑體頂端的兩名軍人,士兵手握槍桿,身略前傾,軍官執望遠鏡,右手指向東方,宛如江城衛士。紀念碑包括兩個銅立像和四塊石浮雕,表現了愛國志士沉著應戰,英勇抗敵的畫面。在抗擊日本侵略的緊要關頭建造這座紀念碑,不僅是為了紀念中國將士舍身為國的大無畏精神,更是為了激發國人的民族意識。
在劉開渠參與創作的紀念碑中,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件劉開渠引以為榮的經典之作,是新中國最為重要的美術工程項目之一。整個紀念碑的碑額花紋浮雕、臺座正面的三塊主題浮雕等都出自劉開渠之手。
“還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高清晰地看到這些浮雕的細節。”“這么復雜、煩瑣的人物結構和遮擋關系,需要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雕琢啊!”展覽展出的劉開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的大型浮雕人像定型原模,極具藝術、文獻和歷史研究價值。被放大數倍的浮雕圖像遍布展廳內的重要區域,引人駐足。浮雕上的每個人物都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化、理想化的形象,不突出個性,而反映共性:農民和工人質樸、硬朗,婦女和兒童柔和、可愛,老人穩重慈祥。這些人物臉上的期待、舒緩、喜悅和幸福的表情與沖鋒戰士面部緊張的神色形成對比,讓觀者感受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而這座將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傳統與西方寫實手法相融合的作品,也是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的前奏與序曲,是20世紀造型藝術創作的典范。
為人民大眾造像
劉開渠創作的《農工之家》是中國現代雕塑第一次出現以工人、農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件作品的主要人物以作者自己和家人為原型,采用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方式,表現田園間男耕女織、創造理想生活的美麗圖卷,是作者對田園生活的一種理想追求。在形式上,圓雕、浮雕的高低起伏互相襯托,使整個浮雕在藝術處理上生動活潑,深刻感人又耐人尋味。
劉開渠經歷了半生的磨礪,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之路的前沿留下了一個個閃光的足印。由于時代的需要,他創作了一批頗能表現人物莊嚴氣質和突出個性的人像作品。展廳聚光燈下,《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毛澤東浮雕像》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準確到位、立體飽滿、栩栩如生。劉開渠創作這組偉人浮雕時,正值《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的尾聲。他傾注了很多心血,幾乎每個人物都做了不同版本。當這些隨著領袖選集印發而進入中國千家萬戶的浮雕肖像同劉開渠這個名字聯系在一起時,我們不難感受到他的美術作品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多么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初期,劉開渠擔任了毛主席紀念堂雕塑小組顧問。在數年時間里,他完成了《周恩來總理像》《蔡元培坐像》《梅蘭芳坐像》等作品。環顧展廳,《向新時代致敬》與其他以英雄、名人為表現主題的作品不同,這是劉開渠以女兒劉米娜為模特創作的漢白玉女像。光潔厚重的漢白玉讓肌膚的塑造富有特殊的質感和力量,人物凝視遠方,面部表情刻畫自然而堅定。這是劉開渠對中華民族走向光明的期望,也是他心中點燃的理想之光的象征性表現。
“劉開渠那一代雕塑家傾盡畢生,探索如何吸取西方和中國的藝術特色,運用到創作當中,他們是中國現代雕塑的開拓者。”劉開渠的學生、北京劉開渠藝術研究院院長盛楊說。在致力于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劉開渠仍然沒有中斷對專業藝術教育和美育普及工作的關注。劉開渠為現代美術教育事業辛勤耕耘了60年,受惠于他的不僅是有幸親臨他課堂的學生,一批批從美術學院走出去的專業人才將他的思想、方法帶到了全國各地,形成了中國雕塑藝術發展的全新生態。
劉開渠曾言:“我愿以我走過的全部道路證明一句話,人生是可以雕塑的。”他正是在“雕塑”中國現代雕塑事業的同時,完成了對自己的人生和光輝形象的塑造。
-
上一篇: “似與不似”摩爾石
-
下一篇: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成就
-
- 玻璃鋼卡通馬拉松熊雕塑
- 12-03
- 雕塑案例
- 廣東東莞玻璃鋼卡通斗牛犬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卡通雕塑案例
- 幾何多切面跑步運動玻璃鋼人物雕塑
- 11-30
- 人物雕塑案例
- 鏤空玻璃鋼水景大象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
- 深圳購物中心切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蘭州室內購物商城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賓館玻璃鋼組合式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
- 售樓部異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