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鷹:用超級平面方式做雕塑可以很中國
東鷹談藝
問:你認為什么是藝術
答:我個人覺得藝術就是藝術家觀察和表達世界的方式
問:那什么才是藝術家呢
答:這個問題有趣了,我覺得“藝術家”這個稱謂跟齊天大圣一樣只是個自封號,至于你是不是真的“美猴王”那得上天上鬧一下才知道。
問:你的作品要表達的是什么呢
答:主要是內心對這種東方抽象的觀賞石文化也有人叫“審丑”文化的迷戀吧,好像骨子里就帶著這種的基因,所以流露出來的都是這種審美傾向。這里邊也能顯現出我對中華古代文化和宗教藝術的一些淺薄的理解。
對中華傳統藝術的迷戀是從小就開始的,經常會去留意村里誰家有老輩留下來的東西,覺得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年代這些古物顯得異常的吸引我,后來在雜志上看到了畢加索的畫才發現所有的藝術對我都有著超凡的魅力,它們所擁有的共通點就是都有著象音樂一般讓人陶醉的旋律。
幾年前一個朋友對我說過一句話感觸很深,他說中國沒有雕塑,中國的雕塑只能算超級平面。雖然我認為這種觀點有些狹隘,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道理,歷來中國的老百姓對雕塑就不太重視,一直以來都是平面審美占主導,所以在中國一提到藝術品就會想到書畫。
中國的雕塑顯然是被西方人提及并重視的。但是這句超級平面卻激發了我對“片兒山”的另辟蹊徑,我認為好的藝術作品應該具備獨特的對世界觀察角度和表現方式,如果說中國的雕塑是超級平面,是不是也意味著用平面的方式做雕塑也會很中國,這是個有意思的玩法!這一切讓我多年來的積累用這些片狀物得到了釋放,一切的扭轉和曲折都用這些非常強烈的超級平面的中國式審美來化解。
現代藝術大多數都是設計出來的,從蒙德里安的格子到考爾德的片片,都不是激情創作的結果,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在設計里都歸屬于構成。
中國藝術一直以來都傾向平面式審美,我的作品所塑造的這些“形”也是先以平面的方式表達,在紙上繪圖和找線,這個過程跟國畫創作十分類似,從畫稿到成型的過程需要經過反復推敲。“對‘氣’的控制是需要基本功的,而基本功恰恰是源自于傳統的。
我的作品幾乎都是在用原始的工業手段重新詮釋中國的傳統文人審美,多取材于能夠體現東方文明的器物,這或許與我喜好古美術收藏有關。希望作品在不失傳統文化氣息的同時,融入工業材料和現代觀念,使傳統不至于陳舊。這種表達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回歸,通過當代藝術語境的表達,讓觀者領略那透過表面毫無拖泥帶水的純粹而折射出的人文情懷。
-
上一篇: “綠臉俑”亮相陜西歷史博物館
-
下一篇: 雕塑藝術飛躍發展 城雕如雨后春筍涌現
-
- 玻璃鋼卡通馬拉松熊雕塑
- 12-03
- 雕塑案例
- 廣東東莞玻璃鋼卡通斗牛犬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卡通雕塑案例
- 幾何多切面跑步運動玻璃鋼人物雕塑
- 11-30
- 人物雕塑案例
- 鏤空玻璃鋼水景大象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
- 深圳購物中心切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蘭州室內購物商城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賓館玻璃鋼組合式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
- 售樓部異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