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熊貓隊長”雕塑 打開宣傳熊貓文化的窗口
今年2月,川北大木偶“熊貓隊長”亮相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驚艷世界。8月23日晚,“熊貓隊長”回到家鄉南充,市民們激動不已,紛紛一睹真容。
“熊貓隊長”的載體是川北大木偶,這是南充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而熊貓隊長的形象則是國寶大熊貓,這是四川的一張文化名片。那么,如何保護好用好“熊貓”和“熊貓隊長” 這兩張文化名片?來聽聽 “熊貓之父”胡錦矗教授的看法。
借助“熊貓隊長” 打造南充“熊貓文化”名片
每天早晨,在西華師范大學的校園里,總能看見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神采奕奕、步履從容地走進生命科學學院的大樓,他就是今年已89歲高齡的胡錦矗教授。在胡錦矗教授的書架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一部部心血之作:《臥龍的大熊貓》《大熊貓生物學研究與進展》《大熊貓的風采》《大熊貓傳奇》等。“雖然退休多年,但我還是喜歡每天到辦公室,看看書或者和同學們交流探討,這是多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胡錦矗教授面帶微笑、謙遜和善地說。
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最新報告,將大熊貓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對此,胡錦矗表示,盡管大熊貓從“瀕危”向“易危”過渡,但保護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大熊貓如何保護?民眾的保護意識如何提高?胡錦矗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形成一種濃厚的熊貓文化氛圍,讓民眾的保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此前平昌冬奧會上“熊貓隊長”的走紅是一個宣傳熊貓文化的契機。
談起網紅“熊貓隊長”,剛從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回來的胡錦矗贊許有加。“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熊貓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對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熊貓的故鄉四川,‘熊貓隊長’的故鄉南充也應該營造熊貓文化的濃厚氛圍,讓南充的民俗民風都逐漸接受大熊貓。”胡錦矗說,“熊貓隊長”的形象憨態可掬、活潑可愛,而且通體透亮,具有極高的科技感和現代感,極易被普通群眾所接受。
“在南充,熊貓文化還沒有形成。在學校,因為生命科學學院有專門研究熊貓的專業,校園里形成了一種熊貓文化,學生們對熊貓都大致了解,而且有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一種文化要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必須要具有民俗民風的基礎,而現在南充還不具備這樣的基礎。”胡錦矗遺憾地說。
如何能在南充形成熊貓文化?胡錦矗建議,趁著“熊貓隊長”的熱度,可以打造一對“熊貓隊長”的雕塑,置于博物館中,同時配以相應的圖片解說,借以打開宣傳熊貓文化的窗口。后續要加強對“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宣傳,在南充初步形成熊貓文化氛圍。
對于南充熊貓這一文化符號的發展,胡錦矗說,“熊貓隊長”可以打造成南充“熊貓文化”名片。
組建團隊展開調查 翻山越嶺與熊貓結緣
那么,胡錦矗和熊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20世紀70年代,中國關于熊貓的研究一片空白。于是,1973年,全國第一次野外大熊貓調查應時而生。1974年,45歲的胡錦矗組建了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調查隊,受命進入四川臥龍開展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
這一調查,便花了4年時間。“大熊貓屬于獨棲動物,嗅覺靈敏,能發現數公里外的異動,往往人還沒有靠近,它就一溜煙不見了。因此,4年時間,我們真正看到大熊貓的次數少之又少。只能從大熊貓的糞便來著手。”胡錦矗說,不僅調查研究遇到困難,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極其艱苦。
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調查隊踏遍川西群山,走遍了岷山、大小涼山等地區,查清了大熊貓的數目和分布區域,發現了大熊貓分布的重要規律。4年后,行程9萬公里、一份20多萬字的《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出爐。
1983年,我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期間,共同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持續5年的合作研究工作,胡錦矗及其領銜的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
不僅在調查研究上成果顯著,胡錦矗還培養了很多人才。
“1984年,我開始帶研究生。”胡錦矗說,如何將課本知識轉化為一種實踐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分別在臥龍、岷山、涼山、相嶺建立了四個大熊貓生態觀測站,我經常帶著我的研究生到觀測站學習,讓他們深入野外環境,學以致用。不僅如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把自己在野外調查的所見所聞、采集的標本、拍攝的照片和科研成果全數教給學生。”
采訪中,胡錦矗手機的微信群會時不時“咚咚咚”地響起消息提示音。每當響起聲音,胡錦矗便要拿起手機耐心地回復。“群里全是我的學生,他們經常問我一些問題或者詢問我的近況,我都會及時回復。”雖然已89歲高齡,但胡錦矗用起智能手機卻毫不含糊,發文字、語音、照片都得心應手。
“我指導了100余名研究生,許多人已經成為我國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的中堅力量。包括中科院院士、動物研究所副所長魏輔文,為青藏鐵路設計藏羚羊通道的楊奇森,我國海洋獸類研究權威專家、長江學者楊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年輕的熊貓專家張澤鈞等,我的學生都比我厲害。”說起自己的學生,胡錦矗滿臉驕傲。
人物簡介
胡錦矗
西華師范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教授、原所長, 世界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 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 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和 “中國大熊貓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他被譽為我國的“熊貓之父”“熊貓教授”、研究“國寶”的“國寶”。
-
下一篇: 浮雕是什么雕塑
-
- 玻璃鋼卡通馬拉松熊雕塑
- 12-03
- 雕塑案例
- 廣東東莞玻璃鋼卡通斗牛犬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卡通雕塑案例
- 幾何多切面跑步運動玻璃鋼人物雕塑
- 11-30
- 人物雕塑案例
- 鏤空玻璃鋼水景大象雕塑
- 11-30
- 動物雕塑案例
-
- 深圳購物中心切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蘭州室內購物商城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3
- 花盆案例
- 賓館玻璃鋼組合式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
- 售樓部異形玻璃鋼組合花盆
- 12-02
- 花盆案例